查看原文
其他

访谈 | 2018IFLA学生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二等奖获奖学生专访

SIZE STUDIO 思泽设计 2021-09-20

 

2018第55届IFLA世界大会于2018年7月18—21日在新加坡举行,与新加坡花园节共同举办,此次大会由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主办,由新加坡风景园林师学会(SILA)承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

Biophilic City, Smart Nation and Future Resilience


思择继续追踪采访此次比赛二等奖获奖团队。


团队介绍


谭立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

2016年IFLA国际学生设计竞赛二等奖

作品参展第九届国际景观双年展

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广西园设计竞赛一等奖

2015CHSLA中国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研究生组二等奖

2016CHSLA中国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研究生组佳作奖

2017CHSLA中国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研究生组二等奖

2017年CHSL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大会论文优秀奖

2017年IFLA亚太区国际学生设计竞赛入围奖

2018年百思德杯花园设计竞赛银奖


张梦晗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博士

2015年园冶杯设计竞赛三等奖

2016年IFLA设计竞赛二等奖

作品参展第九届国际景观双年展

2017年ASLA设计竞赛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

2017年CHSLA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6年CHSLA设计竞赛优秀奖

2017年南宁园博会广西园设计竞赛一等奖



蒋鑫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在读

2017chsla二等奖

广西园博会竞赛一等奖

发表论文数篇,国内外口头汇报数次



李鑫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6年chsla研究生组二等奖

2017chsla研究生组二等奖

2018"百思德"新锐设计竞赛二等奖



孙雪榕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硕士在读

第七届艾景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优秀奖

第五届“文科杯”大学生景观设计大赛优胜奖

参与“2017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年会”、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国外设计师创意展园论坛”志愿活动

现担任校研会竞赛部副部长




主页菌:你们参赛小组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因为什么决定参加IFLA?

大家都是同门的研究生,平常也经常合作做项目和其他竞赛,自然而然就一起做这个竞赛了。之所以决定参加,是因为这个竞赛国内相对比较认可,能够为以后工作和研究深造提供更多的机会。


主页菌:从解题到最终完成大概经过哪些阶段呢 ?做了多长时间?

解题,选题和找思路大概花费了一个月,实际画图的时间大概在一周左右。主要也就这两个阶段。


主页菌:参赛过程免不了卡壳吧,最痛苦最难熬的回忆是什么?

画图时有些时候组员之间想法上会有矛盾,一些图会反复修改,画这些图的同学可能就很受伤了,不过还好大家都很棒,能坚持下来。我们有一个组员画图期间刚好出国做交换生了,画图时都是通过网络交流的,中间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大家都很努力的把问题更正了,真的是很难得。


主页菌:你们这次研究的主体是河迹湖,怎么想到的呢

一开始选择这个命题是因为之前有过一些研究的基础。这次的选题核心是“河迹湖”,也常常被称为牛轭湖。中国这样的地方就很多,比如湖北荆江河段就有一些残留的牛轭湖,这些都是河流改道时留下的湖体,其中有很多“过程”的含义,同时水文系统本身就与雨洪、弹性有很深的关联性,与这次竞赛主题比较对应。

选地是在网上慢慢搜索找到的,当时看到这里有洪水的新闻,刚好又有很多典型的牛轭湖,就选择了这块地。选择时我们稍微增加了一点限定,毕竟会议是在新加坡举办的,因此选地尽可能往东南亚这些地区靠拢了,可能是某种玄学吧(#^.^#)


主页菌:对于“弹性景观”这个主题,你们当时是如何理解的呢?

我们把弹性理解为一种应对变化的能力,外界干扰会令土地和人们的生活产生变化,就像弹簧会被压扁一样,但是无论产生怎样的变化,土地和人们的生活并不会崩溃和变质。这种“外界干扰”有很多类型,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自然的灾害,而我们选择的是应对洪水这种自然灾害。因此,设想一种景观的途径来应对不同时间的灾害压力就成了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主页菌: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做竞赛有时候就像买彩票,中不中还是看运气的,执着于获奖我觉得有些难受。竞赛最大的收获一个是能够借此机会研究和学习很多别人的优秀想法和表达方式,也会拓宽你的眼界,这很有意义也很有趣。其次是能结识很多朋友,这很难能可贵。




另附:IFLA二等奖作品


设计说明

研究区域位于缅甸东吁古城旁的锡唐河流域。雨季,锡唐河带来的洪水常常给这片区域的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的生活造成损失,周边的产业结构也相对单一。由于地形相对平缓,锡唐河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改道,产生了大量由河流旧道形成的河迹湖(牛轭湖)。

我们期望利用河迹湖形成区域内的一个弹性结构,以应对这里的雨洪灾害,改善当地的产业结构并保护郊区的生态资源。该体系包括弹性的雨洪管理、复合的产业结构和可持续的生态服务三部分。

通过对历史河迹的研究,我们在河迹湖与锡唐河主河道之间构建了一个绿色渠网体系,从而将孤立的河迹湖转变为调蓄水体,缓解洪水的灾害,并在旱季为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在雨洪系统之上,我们尝试建立了一个农业和渔业的复合产业结构,在不同季节都能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生产力。随着植被的修复和生长,这片区域的生态价值亦会逐渐增长,生态游览与古城文化将逐渐融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为城市和区域注入新的活力。

 

特别鸣谢指导教师:王向荣 林箐 吴丹子




声明

本文版权归思择设计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咨询号 :大师兄

Wechat ID :huxikunnan123

咨询/报名/合作






  扫码关注我们  

                               size studio  

        

 升学之路,精准保航  


保研申请/考研复试/设计提升 

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环境设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